5月14日晚,前不久刚刚结束的“赢在西浦”14季“西浦人”的E组组长杨子威和他的组员们在CB二楼接受了SOSN记者的专访。在5月10日的成果展示中,E组对“西浦人”特质的深刻挖掘和他们有趣的演讲风格都给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接到“西浦人”这个主题后,E组认为与其让他们去讨论西浦人有什么特质,倒不如由全校的同学们自己来说说他们心目中的西浦人。因此,他们以网上调查和线下采访两种形式收集总结出了典型“西浦人”的定义,并将对同学们的线下采访剪辑成了小视频,在答辩时给大家放映。PPT中详尽的数据和图表、演讲者条理清晰的讲解和PPT最后内容丰富的随机采访小视频都彰显了E组的认真态度和投入。在他们的成果汇报中,“多样化”是贯穿整个演讲的核心词。他们表示,西浦人是多样化的,“自由”“独立”“会玩”“创新”“学术”“勇敢”,这些词汇都是同学们赋予“西浦人”的特质。而至于说到西浦和其他国内传统大学的不同之处,“需要很强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英语氛围”则成为同学们提到最多的特点。在汇报的最后,E组总结道:“不同于别的大学,西浦更像社会。这里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怀抱着不同的梦想,共同造就了西浦人的多样化。”
当被问到在这次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时,组长杨子威笑道:“首先让我们苦恼的就是,我们组里有艺协键盘组、东方舞社、韩语社、围棋社、广播剧社等等,而这些技能在本次活动中根本就用不上。”但与此同时,E组也有自己的优势。相比于其他组,E组组员们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大家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不少独特的想法,因此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下去。在集体讨论过后,大家最终决定采取聘请专人摄影的方式来弥补他们组在视频制作方面的缺陷。除了特长与活动所需技能不匹配之外,身为各个社团组织的领导者,他们提出最普遍的困难还是时间与精力的分配之难。广播剧社社长黄子赫甚至还半开玩笑地说:“没有困难只有困!”由于本次活动在学期末,正值各个社团密集举办大型活动的时间段,因此在活动期间,权衡每个学习工作任务的轻重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在为各自的社团工作尽到了本分的基础上放平心态,按照工作量的大小给组员们合理分配任务是他们采取的解决措施。
虽然无法根据组员们各自的特长来分配任务,但是大家的责任意识还是促使他们自觉领走了在各自能力可承受范围之内的任务,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杨子威来自艺术协会键盘组,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在键盘组这一年来的经历。由于上一任领队比较忙,他在这一年中就担起了领队的工作。“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作为一个领队一定要懂得如何统筹分工。在揽下一些工作之前,我们必须要考虑清楚自己即将承担什么,想好怎样排解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的委屈。”因为觉得自己在组织活动和分配任务方面有相关经验,他在第一次会议中就自告奋勇当选了组长。组员倪品至来自航模社,虽然他平时在他们的微信群里不是很活跃,但他一直默默关注着群里的消息。当组长某天晚上在群里给大家布置做PPT的任务时,第二天早上11点有课的他接下了这个任务,第二天6点就起了床,并成功在上课前几分钟完成了PPT的制作。回忆起这个经历,他不无感慨地说:“其实很多时候真的像广告里说的那样,‘你的能量超出你的想象’吧!”而自诩为“一旦开口说话就停不下来”的黄子赫同学在这次汇报中主要负责了答辩环节:“其实那天轮到我讲的时候,内心还是挺紧张的,不过外表肯定还得装作镇定冷静的样子啦。”对于自己那天“压住全场”而又“有气势”的表现,他还是很满意的。
在专访的最后,韩语社社长曹钊熙对本次“赢在西浦”的活动做出了评价:“这次活动给我们了一个和其他社长们成为好朋友的机会,这样今后就可以促进社团之间的相互合作,这是我在这次活动中收获最大的地方。”而组长杨子威对此也有自己的想法:“总的说来‘赢在西浦’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但由于这个学期太短,给参与者们的准备时间较紧,所以这次活动效果也许没能完全达到原先大家对它的预期。”他认为可以在较短的学期内换一种活动形式,在较长的学期内再举办这个活动,这样也许能达到更好的效果。